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牛丽娜
时下,正是油料作物胡麻收割的黄金期。在会宁广袤的田野上,一片片成熟的胡麻泛着金色的波浪,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穿梭,绘就了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
走进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千亩胡麻种植基地,沉甸甸的胡麻果穗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切割、脱粒、清选等工序一气呵成,饱满的胡麻籽不断从收割机的出粮口倾泻而出,装入运输车辆。
“我们的收割机专门调校过割台高度和滚筒转速,特别适合收割胡麻这种小籽粒作物。脱粒干净,少糟蹋,还能把秸秆直接还田,操作起来很方便?!迸┗治罕嫠弑收?。
以前人工收割,1亩地一家人得忙活两三个月,从夏收小麦开始到胡麻收割,现在机器收割十几分钟就能搞定。该合作社今年种了2000多亩胡麻,两台收割机打算在半个月之内就要完成收割任务?;祷崭钍」な∈苯谑〕杀?,关键还减少了田间的损失,品质也有保障。
胡麻作为会宁重要的传统油料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以往分散种植、依靠人工收割的模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常常因天气变化导致损失。该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有效发挥大型农机具的优势,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并为周边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让胡麻收割告别“小镰刀”,迎来“高效率”的新时代。
下一步,会宁县将继续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胡麻等特色产业向标准化、规?;?、品牌化方向发展,真正让“小杂粮”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