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齐荣 文/图
在关山环抱的华亭市西华镇龚杨村蔺家沟山坳里,甘肃山舍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林麝养殖基地坐落其间?;啬谒茄闭既魉主昊疃〉亟滴?,技术员则紧盯监控屏幕,实时关注着林麝的采食与活动——这是应对暑热的日常精准呵护。
基地办公室李萍萍介绍:“气温一旦超过30度,我们就会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夏季饲料也特别讲究。我们会增加新鲜多汁的蔬菜和青饲料供应,选择蒲公英等具有清凉解暑功效的植物,或打碎饲喂,或熬制成汤。最重要的是确保饲料新鲜,严防霉变?!痹诰拇蛟斓娜ι崮?,毛色棕灰的林麝或蜷缩休憩,或敏捷地跃上离地半米高的“木床”,惬意地享受着清凉时刻。让这群娇贵的生灵安然度过炎热夏季,是养殖的关键环节。
西华镇林麝养殖基地养殖的林麝。
基地内,现有的200只林麝都拥有自己的“单间公寓”。每间约10平方米的独立圈舍,采用坚固耐用的钢架结构,防滑地面便于清洁,特制的食槽水槽摆放得整整齐齐?!岸谰邮橇主甑奶煨?,这样能有效避免争斗受伤。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它们住得舒心,长得健壮?!崩钇计妓怠?/p>
经过悉心照料与成长,林麝在隆冬时节将迎来它们的“高光时刻”——取香。届时,四名技术人员默契协作:一人稳稳控制住林麝,一人用碘伏仔细消毒麝香囊区域,取香技师则用特制的细长取香勺,沿着香囊的生理纹路轻缓刮取。琥珀色的麝香颗粒被小心翼翼地掏出,放入琉璃器皿中,刹那间,香气四溢。取香完成后,工作人员立即对麝香进行分类、称重和记录。整个过程虽然仅约5分钟,却容不得丝毫差错,既要保障林麝的安全,又要确保珍贵的麝香颗粒毫无浪费。
李萍萍继续介绍:“一只林麝寿命可达25年,年满两岁后即可采香,每年可采一次,一次的取香量约为20克。目前,一克麝香的市场价在600至800元之间。它不仅是名贵的香料,更是稀贵药材,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功效,尤其在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抢救中作用突出。”
俯瞰这座占地95亩的养殖基地,一期规划的“3445”工程蓝图已夯实根基。养殖区、管理区、展示厅依次排开,硬化的产业道路贯通山间,新修的排洪沟渠守护着这片希望之地。二期1500间标准化圈舍整齐排列,用作防疫屏障和饲料来源的绿树形成隔离带点缀其中。
“通过自繁自育和外部引入,预计2027年年底可实现满园养殖1200只的目标?!蔽骰虻澄榧钦盼氨硎?,三期计划将重点开展林麝产品深加工及生物制药研发等产业延链项目。该公司目前已与北京林业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共建林麝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并正与多所高校及兰州佛慈制药等企业对接,就林麝产品深加工及生物制药研发等全链条化发展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今年,西华镇还成功招商引进了2家高品质种群繁育企业和1家千只林下养麝暨林旅融合发展基地。
西华镇林麝产业的快速推进,是华亭市将该产业确立为继“牛药果蔬”后又一特色产业的关键举措。其背后,是“四链同筑”的创新合力:党建链引领方向、产业链夯实根基、服务链破解难题、人才链注入动能。当市畜牧兽医局林麝产业专班的3名技术骨干成了基地“??汀?,全市林麝产业的版图也在不断延展:砚峡乡千头林麝养殖基地、林麝养殖产学研服务中心建成;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个;申报创建“德奢惠源”品牌;发展养殖合作社7家。辐射带动全市5个乡镇18家经营主体饲养林麝1800余只,占平凉市饲养量的83%,占到甘肃省饲养量的36%。柔性引进的科研院所专家,为科学的饲养与防病方案在这片山乡落地生根提供了有力支持。
217万元乡村振兴资金的精准投入,150万元产业奖补的及时雨,为产业注入强劲活力。据了解,西华镇千只林麝养殖基地全面运营后,将直接创造60个就业岗位,辐射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预计贡献农业增加值3000余万元,山野间的“软黄金”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百姓口袋里的“硬收益”。
鸟瞰西华镇林麝养殖基地。
在产业发展的前端探索上,华亭市积极开展饲料收购储备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收购树叶,并与部分乡镇瓜菜产业设施农业基地对接,达成胡萝卜、南瓜等代销种植意向。此举不仅有效降低了饲料成本,还盘活了农业废弃物资源。
华亭市为林麝产业锚定了清晰目标:打造全市重大特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全省重大林麝养殖繁育基地、西北地区重大林麝养殖技术研发服务中心?;と松钪?,唯有坚持品牌化、市场化、多元化路径,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滋养企业,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科研合作,方能充分激活林麝这一“山林金矿”的澎湃动能。
源于自然的珍贵馈赠,在华亭,正凭借着人们的智慧与汗水,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密码。在四季更迭中,“点麝成金”的故事正在生动上演。